幸运的是,彼时社会化媒体正处在爆发前夜,小米借势而上,逐一引爆了微博、微信、QQ空间以及百度贴吧等平台的价值,继而成为粉丝经济运营的第一标杆。
这就是小米的直觉:对社会化媒体的节奏把控以及玩法创新,似乎有一种本能的嗅觉。
彼时,黎万强还面临一个两难选择:2012年6月时,微信刚刚起步,小米联合创始人、副总裁黎万强就发现它可能是一个机会,就开始和团队讨论要不要做。
再过了两个月,小米创始人雷军发现微信用户的增长势头很猛,也提醒要赶紧研究一下。
黎万强此时也有一种直觉,微信可能会开启“每个公司都是自媒体”
的时代,但玩法可能会跟微博不一样,得研究透彻,不能贸然做营销。
于是,他让小米网的主管们停用了米聊,完全基于微信来沟通,并用了大约三四个月的时间,让团队做了各种小测试,来揣摩微信如何与企业新媒体运营相结合。
最终,证明小米的直觉是正确的。
从2013年2月开始,小米下定决心要抢占微信阵地,仅用3个月,它就豪取了80万粉丝。
到2014年2月,小米的微信公众号已拥有超过520万粉丝。
除了粉丝数量众多,你所不知道的另外一个数据是,小米微信公众号目前的微信支付月平均交易额已经破1000万元。
对于如此吨位的引爆能力,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小米对如何运营粉丝经济,已经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。
从微博到微信,再到QQ空间与百度贴吧,它每站稳一个新媒体阵地,都能吸引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拥趸。
有很多企业试着学小米,他们模仿甚至直接拷贝小米的营销玩法,包括它的海报与发布会PPT的风格,小米论坛与线下同城会的玩法等,结果少有人可以玩出小米范儿,更别提运营出一个个真正活跃的粉丝族群。
为什么它们会学得很“拧巴”
?小米的粉丝经济运营到底有没有一些不传之秘,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?
答案是,很多人只学习了皮毛,只想讨巧赚短期的钱,却并未深究小米口碑营销背后的战略、思维以及战法。
成功秘诀1:口碑营销
故事1:雷军两本书与口碑的胜利
“小米手机的胜利是品类的胜利,小米公司的胜利是口碑的胜利。”
——黎万强这要从小米内部一个“习惯”
说起:每年,雷军都会给所有小米员工推荐他喜欢的书籍。
其中有两本书被提及的频率较高,一本是杰克·特劳特与艾·里斯合著的《定位》,另外一本则是《重来》,由美国人JasonFried与丹麦人DavidHeinemeierHansson合著。
这两本书是理解小米这家公司的一把钥匙。
定位理论讲求“与众不同”
、“成为第一”
,通过抢占心智,让潜在顾客将你与其他公司区分开来。
一个比较通俗的理解是另辟一个新的品类,而小米手机创造出了“互联网手机”
的新品类,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心智的抢占,这比较容易理解。
【小链接】
定位就是让品牌在顾客的心智阶梯中占据最有利位置,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。
这样,当顾客产生相关需求时,便会将该品牌作为首选。
——《定位》
“这在现实世界中完全行不通。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相邻推荐:仙武至尊 景年知几时 血狼 刻下来的暗恋时光 明若晓溪 我是机器人我是夏先生 你若懂我,该有多好 逆夏 何欢(全集) 罪全书1 绝世红颜:美人泪·相思劫 凉生,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2 清宫无悔:倾城绝恋 当我遇上你 我当上帝那些事儿 失恋33天 我有故事,你有酒吗? 遇见爱情的利先生(周冬雨、陈晓主演) 葬密者 校花的贴身神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