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机枪方面,抗战时中国各派军队装备的轻机枪主要是口径7.9毫米的捷克式(与德式枪弹通用),质量优于日军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(中国人称“歪把子”)。1939年日军研制出九九式轻机枪,同样没有大量生产。日军重机枪为九二式,靠弹板供弹,操作不便且易卡壳。中国军队使用的重机构多属马克沁式,除需水冷这一麻烦外,可靠性好得多。抗战后期国民党军还大量装备了美制汤姆逊、英国的斯登冲锋枪,侵华日军一直未装备此类武器。 日军主要装备手枪是的南部十四年式(中国人称“王八盒子”),因弹簧钢质量差使供弹常出问题,被兵工界称为“二次大战中最差的手枪”。中国当时用的进口手枪杂乱,不过其中多数是德式毛瑟自动手枪(即“二十响”),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自动手枪。 从当时中国主要装备的枪械质量看,要稍优于侵华日军。抗战前中国军队派系杂乱,不过从清末起军界大都看中德式7.9毫米口径枪械,最早大批量装备的步枪便是毛瑟枪的改进型——“汉阳造”。1935年南京政府根据德国顾问建议,以德式Kar98毛瑟步枪为标准统一全军,除外购外并在国内仿造为“中正式”。此种枪在二战中也一直是德军主要装备,性能优于日军的明治三十八年(1905年)式步枪。参加过抗战的老人大都知道,七九枪的伤口进去的眼小,出来能带出一块肉;6.5毫米的“三八大盖”不仅口径小,且因弹道设计缺陷造成“进去多大眼,出来多大眼”。当时人们戏称:“用三八枪打中鬼子,过几天鬼子又回来了”;“三八枪打中抗日战士,养几天伤继续抗日”。日军也深感三八枪威力小,1939年研制出7.7毫米口径的九九式步枪,性能与德国98式相当,却因生产能力所限仅有少量装备。 在全面抗战前期,日军在重火器方面占有一定优势。从地面炮兵对比看,中国轻重型火炮数量略少于日军,日制品虽在质量不如中国进口的一些德式装备,却有配套齐全和弹药补充能力强的优势。抗战初期国民党军进口了数百门质量不错的德制山炮和榴弹炮,以75毫米口径炮为主力,却因炮弹需进口且运输手段落后,无法保障火力持续性。如上海“八一三”抗战之初中国的炮兵还能局部压制日军,时间一长便在火力上被...
开始阅读相邻推荐:[综武侠]圣僧 第一百次重生 成圣传 动画帝国 逆世凰妃 一世倾宠:邪帝独宠傲娇妻 王牌护花高手 我的姐姐艾斯德斯 妻不胜宠 虫族之家养小废物是雄虫? 鸳鸯神剑 最强全能巨星 扶乩判道 妖狐魔法师 被境外网友忽悠,原来我在造枪管 花式快穿:攻略男神100策 DOTA之刺神传说 教父三国 快穿攻略:成了黑化大佬的心尖宠 野火 烽火之战 烽火列战 烽火烈站 烽火之烈焰兵锋 炼狱疯子 烽火之烈焰兵锋百度百科 烽火烈战 在线播放 烽火烈焰 电影 烽火烈焰什么意思